《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这部《无人知晓》是2004年上映的电影,电影根据1988年轰动全日本的真实事件——东京西巢鸭弃婴案改编而成惠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母亲遗弃了4个孩子,只给他们留下20万日元的现金和一张短短的便条。12岁的长子明被迫承担起家庭重任,开始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

《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惠子 第1张

这样的故事无疑是一出悲剧,然而整部电影没有哭嚎呐喊,没有仇恨怨怼,电影氛围平静而从容,明亮的色调和轻快的音乐,让人感觉不到悲伤惠子。虽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静静的日常描写,但就在这种波澜不惊中,才能感受到这平静之下的东西:深沉的绝望、恐惧、以及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的渴望,这是枝裕和一贯冷静的拍摄手法。

在这部电影中,孩子们是无人知晓的存在,但是今天我要来和你们说说的是母亲惠子心中无人知晓的心理变化过程惠子。

在“恋爱补偿效应”中,惠子迷失自我 惠子是有四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但这四个孩子的父亲都是不同的男人惠子。因为多年来,惠子一直不停地徘徊于不同的男人身边,她不断地追求爱,也不断地被遗弃。惠子的每一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然而每一次恋爱之初,惠子都觉得对方有诸多的优点,比方说:可爱、认真等等。惠子因着她所认为的男人身上的这些优点,总是会迅速和他们建立恋爱关系,但最后都以被抛弃收场。

在恋爱的群体中,两人并不一定会携手到老,其主要原因是在恋爱的时候,有些人没有真正地爱上对方,而是进入了“恋爱补偿效应”,即为了满足恋爱中一方或双方的心理期望,另外一方或双方在某一方面给与对方补偿,从而在心理期望值的总量上达到平衡使恋爱成为可能惠子。恋爱是双方的事情,如果只是一方爱上了对方都称不上是恋爱。恋爱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满足对方的心理期望,而通常一个人对他(她)想找的恋爱对象都有一个预期,这包括物质条件、个人品质、生理指标。

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期望的恋人总是不好找到的,于是当对方的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的期望,而另外一方面不满足期望,这样就产生了心理上的补偿,这种补偿机制会让人内心感到满足惠子。比如说惠子心目中的恋人标准是认真、赚钱多的男人,如果她遇到了一个性格认真但是赚钱并不多的男人,然后这个男人追求她的话,那么对于惠子而言,也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惠子对一个男人的个人品质期望弥补了物质条件的期望。

《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惠子 第2张

在电影中出现了两位惠子曾经的恋人:一个是开出租车的司机,一个是游戏厅的打工小哥,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司机沉稳认真,虽然在日本开出租车赚钱并不多,但是他满足了惠子对个人品质(认真的性格)的期望,所以当司机追求惠子的时候,惠子的一颗芳心就会沦陷,即使知道司机的物质条件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惠子仍然愿意和司机在一起惠子。

而游戏厅里的打工小哥,则是个花言巧语的帅男人,即使他的物质条件没有满足惠子的心理期望,但是当他的生理指标满足了惠子需求时,惠子的心理就有了补偿,在对比分析之后,内心的平衡感就又会让她陷入所谓的爱情谎言中,并且傻傻地为男人生下孩子惠子。

但是真正长久的爱情讲的是两情相悦,也就是恋爱双方的心理期望得到满足,也可以是心理补偿得到的满足,这样的爱情才会长久,可要是有一方对爱情期望不太满足之后,这段爱情也就变得不再平衡,分手更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要知道惠子在和自己男友们恋爱的时候是带着孩子的,毕竟每个男人都不会愿意替别人养孩子,即使他们喜欢惠子这个人,内心对惠子有生理指标的满足,可是对于惠子的物质条件并不满意的话,这些爱情迟早会被心中的不平衡感破坏掉,所以惠子才会在男人中不断获得爱情也不断失去爱情惠子。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的女儿傅敏在北京求学期间收获了爱情,傅雷就写了一封信给女儿说:“男女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惠子。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许多青年男女婚前极好,而婚后逐渐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这个原因。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这就是典型的恋爱补偿效应,而惠子就是用恋爱补偿开启了自己的爱情之路,才让自己的情路走得如此坎坷。

在“马太效应”中,惠子不断“贬值”自我 日本作家山本文绪说过:“有时你以为自己是女主角,其实只是备胎惠子。有时真相就这么残忍,你不过活在一场中毒的恋爱里。”

显然惠子并不懂这个道理,在爱情里她一直在马太效应中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要知道爱情有时也会“嫌贫爱富”,你越拥有爱,就会有越多的爱,而少拥有爱的人,尽管对爱很渴望,但越渴望越得不到,这就是爱情中的“马太效应”惠子。

在爱情中,惠子就是拥有少爱的一方,比如说在电影中出现的第二个男人风流成性,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当明问他借钱的时候他内心不情愿,还说自己的女朋友刷光了他的信用卡,透支了一大笔钱,并且神情不屑地对明强调说四个孩子中的阿雪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他与惠子做爱的时候都带上了安全套,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正是因为惠子对对方的一再谦让,让对方恃宠而骄,而惠子在爱情的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自我,让对方成为爱情中的主导者,把自己陷在了痛苦的循环里惠子。

《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惠子 第3张

为什么爱情领域也会发生马太效应呢?这是因为受欢迎的男人会给其他女人传达出一种信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男人,之所以不结婚,是因为没有碰到足够优秀的女人,这时候女人们心里都会有一种占有欲,想要成为这个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所以这种男人会受到很多女人的追捧,其中惠子也是收到了这种魅力信息,为这个男人甘之如饴惠子。

作家三毛说过:“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惠子。”

在爱情中,惠子的爱都是卑微无力的,她并没有把自己成为男人心中的爱,而是深陷在马太效应中,不断地捧高别人,甘之如饴的让自己生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企图抓住对方的心,渴望成为对方最后一个女人,可是现实却是对于一个不爱你的人,你再怎么为他们生儿育女他们都不会为你停下追逐爱情的脚步,而你所做的一些都是白费心思惠子。

在“防御机制”心理的驱动下,惠子选择放弃亲生子 《无人知晓》这部电影的真实事件发生在日本的1980年,当时日本正值泡沫经济时代,,对于带着四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惠子选择了逃避惠子。

其实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惠子。在弗洛伊德看来,有时在面对一种想法或感受时,如果我们发现它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或从道德的层面上无法接受,我们便会竭力避开,将之抵挡到潜意识中。简单来说,逃避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当大脑正在被痛苦、焦虑的情绪困扰的时候,人是很难做出理性的行为,所以逃避就成为了一个人面对难事、不想面对的事情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在惠子的第三个男人愿意娶她的时候,惠子对未来是充满向往的,但同时她也明白自己有四个孩子,对方肯定会介意,可她又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孩子,因为抛弃孩子触碰到了她的道德底线,但是向往幸福的心情又在告诉她需要尽快做出决定,所以惠子在犹豫后终究还是选择放弃孩子,成全自己惠子。

《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惠子 第4张

她在电影中对明说:我难道就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实际上她已经为自己的逃避行为做好了借口,她渴望爱情,向往爱情,于是她选择逃避抚养孩子的义务,惠子把这些痛苦、焦虑的想法都掩埋在了自己渴望幸福的借口之下,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孩子惠子。

作家胡晓梅说过:“逃避,或者选择性地遗忘,本质上是一种视而不见的懦弱,生活也会因此加倍地报复回来惠子。”

当初对爱情的懵懂,让惠子生下了孩子,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惠子就要承担起母亲的责任,这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即使一时逃避了抚养,没有正确处理好关系,只会让自己的后半生存活在痛苦之中惠子。

结语:《无人知晓》: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单身母亲惠子为何抛弃四个孩子  惠子 第5张

1988年的京西巢鸭弃婴案无疑是悲惨的,很多人都会痛骂母亲的无情,让孩子们成为无人知晓的存在,但却很少有人了解为什么母亲要抛弃这些孩子惠子。在生活中她也是个受害者,因为恋爱把自己的自我价值变少:在恋爱中惠子受到恋爱补偿效应的影响让自己迷失在爱情陷阱里,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渣男;后又因为马太效应让惠子产生了渴望爱情的迫切心理,不断把自己在爱情中的身份降低,变成一个为爱卑微的可怜人,让对方有了伤害她的权利,而且惠子还为了抓住对方的心,不惜生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希望用孩子捆住对方,然而这一切都于事无补;当终于有个男人愿意娶惠子时,惠子的内心又开启逃避的防御机制,为了追求幸福,惠子逃避了抚养的责任,所以造成了这一生的错误。

上一篇:惠子开启嘲讽模式,公孙龙脸上挂着不屑,庄子:你们俩学着点吧
下一篇:女网红惠子连麦张继科被“丑拒”,上演心机大戏,遭到网友拆穿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