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毕淑敏的《女心理师》

上周和胖胖、壮壮去书城去挑书女心理师,发现孕期保健类书和心理励志类书一样鱼龙混杂、五迷三窍,照书上诸多专家所言,我会活活把自己累死,和壮壮商量一下,小家伙也非常赞成俺的美丽心情是给他最好的礼物,于是转而寻觅新出来的小说聊以打发困倦+恶心的早期反应……

  此念闪过,下一眼就看到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于是一下午迷迷糊糊的靠在沙发上一边听莫扎特经典的几支奏鸣曲,一边狂吃水果,一边读小说女心理师。

  老实说,写得好,让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女心理师。

  不仅不费脑细胞,而且愉悦心情女心理师。那些离奇百怪的个案无一不触动我那日益猖獗的好奇心,主角女咨询师贺顿机智、冷静的咨询对答也让人频频拍爪子,再加上老毕一向细腻、平稳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堪称对付早孕反应的良方了。

  入迷的看完之后女心理师,脑细胞里一群好动分子又开始窃窃私语了:

  一、心理医生自己疯了女心理师?

  小说里贺顿是一个经历非常曲折的咨询师,过往经历的创伤再加上目前的婚姻危机实在让她难以不带着自己的情绪进入咨询现场女心理师。更糟糕的是,这个坚强、睿智、冷静的女咨询师不但没有督导,而且缺乏同行支持。

  我一直觉得咨询师不能完全没有病,否则似乎真的很难理解被心理疾病困扰的来访者;也不能病得太重,否则很容易和来访者陷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处境,甚至通过来访者治疗自己女心理师。

  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不但需要有人把你治得大差不差(被分析),还需要定期有人给你提供从情绪到技术各个方面的支持(接受督导),和同事们定期互相倾诉,打群架(同事讨论),并且时刻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剖析(自我分析),否则陷入贺顿那样迷乱的状态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女心理师。

  二. 赤脚医生vs专科医生

  贺顿是一个啥都治的心理医生女心理师。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的边界比太过僵硬的划定自己的边界还要危险。在雪孩子的个案中,我看到这位咨询师其实不具备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当作成人来对待,甚至有些在孩子面前“摆谱”。

  在101个洋娃娃的个案中,咨询师似乎也不具备哀伤辅导的常识,未能看到那要求洋娃娃陪葬的老太心灵背后是怎样的放不下,掩藏在镇静自若的外表下的情绪到底如何女心理师。

  咨询师不是一个只会聆听的复读机,咨询师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知识女心理师。来访者来咨询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幌子。

  并且,来访者带着多大的问题来,也就带着多大的资源来女心理师。

  可是,自身极度困扰的贺顿似乎丧失了这些洞察真相并看到资源的能力女心理师。

  大多数赤脚医生啥都能治两下,啥都治得不太好,专科医生只治某个领域,却能治得精细、专业女心理师。从这个角度来说,贺顿这个赤脚医生真还需要进一步修炼,确定自己的边界和方向。

  三. 行有行规

  小说里贺顿不知道多少次打破咨询的设置女心理师。那些不严格的预约制度、随意改动的时间、同时给夫妻双方个别咨询的冒险在普通人眼里似乎和咨询无关。

  殊不知,在专业咨询师的眼里,这些细节问题常常决定了咨询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女心理师。

  虽然说过分强调设置很有可能是乱伦恐惧的投射,但是,的确,临床经验如此真诚的告诉我们,没有设置的咨询如同老虎没了牙女心理师。

  贺顿对咨询设置的违背某种程度上也把自己带入了咨询倦怠和无力感的深渊女心理师。可是,谁能怪她呢?这个还需要为生存打拼的女子,当然会更希望留住个案、解决问题、赚到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己也觉得,当咨询师做咨询的潜在目的有超过50%是为了谋生时,是否还能够有那份心情如此专注的聆听别人的故事女心理师。

  有人说,哲学教授亵渎了哲学,甚至连苏格拉底都要拼命澄清自己和那些诡辩师的区别,(据说区别在于老苏开始争论时没有结论,也不收费,不以之谋生,但诡辩师们不但收取费用,靠嘴巴吃饭,而且为一个确定的论点诡辩到底,类似于大学生辩论赛的功用),但愿那些以咨询为谋生手段的咨询师没有亵渎心灵的共鸣之美女心理师。

  换个角度来说,老毕显然击中了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的要害,种种潜在或已经存在的危险都被这个睿智的女人以细腻的文字赤裸的呈现出来,毫不留情,却也手起刀落,痛快淋漓女心理师。

  但愿这危险同样带来转机

看了毕淑敏的《女心理师》  女心理师 第1张

上一篇:为毕淑敏老师的《女心理师》可惜,其实意义可以更高一些
下一篇:[旧书交流]最近看的书总结:《女心理师》、《女同志》、《新结婚时代》、《驻京办主任》等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